9月19日中午,香港北角鲗鱼涌滨海街一处工地突发险情:一枚重达1000磅的二战时期美军空投炸弹被意外挖出,内部藏有500磅高性能TNT炸药,威胁周边18栋商住大厦安全。香港警方、消防处及民政事务总署迅速启动紧急响应,于当晚23时完成近6000名居民的疏散撤离。拆弹专家于次日凌晨2时展开高风险作业,历经12小时紧张处置,成功排除这颗“沉睡”逾80年的“定时炸弹”,守护了城市安宁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
现场直击:工地惊现巨型炸弹 警方火速封锁
当日上午11时15分,鲗鱼涌滨海街16至22号工地进行地基挖掘时,工人于地下10米深处发现一枚长约1.5米、直径约0.5米的金属物体。报警后,警方爆炸品处理课(EOD)专家火速到场,经鉴定确认为二战美军制式AN-M65型空投炸弹,弹体完整,引信未爆,性能仍具高度危险性。消息传出,警方立即封锁滨海街及周边道路,消防车、救护车严阵以待,警戒线内多栋大厦笼罩在紧张氛围中。
紧急疏散:6000居民有序撤离 民政全力保障
“炸弹威力足以摧毁整栋楼!”东区警区指挥官陈天柱在记者会上警告。经评估,18栋商住大厦的1900户居民需在当晚11时前全部撤离。民政事务总署迅速行动,派出35支关爱队协助居民转移,开通15个临时庇护中心,并调派旅游巴士接送老弱群体。现场可见居民携带行李、宠物有序离开,部分商户连夜关闭店铺。至23时,疏散工作顺利完成,警方确认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。
拆弹行动:专家切割焚毁炸药 12小时化解危机
20日凌晨2时,拆弹行动正式开始。EOD高级炸弹处理主任李展超带领团队直面挑战:“我们选择‘原地处理’原则,避免移动引发风险。”专家先用低温切割技术切开弹壳,暴露内部TNT炸药,随后以可控燃烧法逐步焚毁炸药,全程在沙包防护墙与水雾降温系统下进行。现场部署灭火机器人、消防喉及医疗团队待命,以防突发爆炸。至正午时分,这颗“致命隐患”被彻底化解,周边道路逐步解封,居民陆续返家。
风险揭秘:历史遗留炸弹成隐忧 警方经验护航
专家指出,该炸弹与2018年港铁沙中线工地发现的同型号炸弹属同一批次,均为二战期间美军空袭香港时投下。数据显示,香港地下至今仍埋藏约1800枚未爆弹,多分布于填海区域。李展超坦言:“长年腐蚀使炸药敏感度倍增,处理时稍有差池可能引发灾难。”此次行动中,警方借鉴过往经验,以精密设备与团队协作确保万无一失,彰显香港拆弹专家“向危险而行”的专业精神。
社会反响:市民点赞高效应对 历史警示长存
事件引发全港关注。撤离居民张先生感慨:“半夜撤离虽仓促,但看到警方彻夜工作,心里很踏实。”社交媒体上,网友纷纷为拆弹团队点赞,称其为“守护城市的无名英雄”。历史学者则提醒,战时炸弹的发现恰是和平年代的警示:“它们不仅是危险物品,更是战争创伤的见证,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安宁。”
最新进展:区域全面解封 隐患排查持续
截至发稿,鲗鱼涌受影响区域已恢复正常秩序。警方表示,将持续对周边工地加强监测,并与建筑部门协作,要求施工方发现可疑物品立即报备。民政事务总署亦承诺为受影响商户提供后续支援,确保生活尽快回归正轨。
记者手记:历史阴影下的城市韧性
当拆弹后的弹壳被移出工地,阳光下金属表面的锈迹斑驳如时光的刻痕。这枚炸弹的“消亡”,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城市韧性的缩影。从高效疏散到专业处置,香港以行动诠释了“生命至上”的信念。然而,地下深处仍有未爆弹沉睡,它们如悬顶之剑,警示我们:唯有以科学、协作与敬畏之心面对历史遗留的创伤,方能筑牢真正的安全防线。
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
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rustany.com/post/109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