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,作者彦飞,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。作为一款运营了16年的互联网产品,2025年的微博将如何实现持续增长?微博给出了明确答案:构建“关注流+推荐流+热点流”三驾马车驱动增长。10月18日,微博V影响力大会在北京召开。活动现场,微博运营高级副总裁曹增辉坦言:“今年是微博产品消费场景变化最为显著的一年”。一方面,微博重点发力“推荐流”,与基于社交的“关注流”以及以热搜为核心的“热点流”形成三线并进之势。今年第三季度,推荐流的日活跃用户DAU同比增长30%。另一方面,微博拓展热点流覆盖范围,在热搜基础上新增“热点域”,以APP首页下方的“发现”页作为主要入口。微博热点产品高级总监李春晓表示,热点流能够承载更多元化的圈层热点,规模比热搜扩大一个量级,“热搜是千级规模,热点流是万级规模”。与推荐流表现相似,热点流同样成绩斐然。第三季度,热点流整体流量同比提升15%。再加上关注流,微博内容分发三驾马车——关注流、推荐流和热点流相互补充、彼此促进,形成飞轮效应,推动平台持续增长。在V影响力大会上,曹增辉公布了微博最新数据:用户生态方面,微博已构建成熟均衡的格局:月活跃用户MAU达5.88亿,日活跃用户DAU达2.61亿;近八成用户为中青年群体(年龄23-40岁);一二三线城市用户占比三分之二,但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比例正在稳步提升。创作者生态方面,优质创作者持续增长:今年9月,金字塔顶端的金V规模稳定在1.8万人;次一级的橙V大幅增至10.7万人,同比增长57%。同时,微博通过升级金橙V作者体系和铁粉规则,为优质创作者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,并实现商业价值转化。平台推动的KOL广告变现体系升级和广告共享计划升级,也为创作者开辟更多稳定变现渠道。此外,微博还推动大V跨界发展,扩大创作者跨场景影响力。过去十余年间,互联网内容行业历经多次技术迭代和模式变革,如今又面临AIGC(生成式人工智能)时代的挑战。但微博始终稳固核心优势——每天吸引上亿用户消费各类优质内容,创作者也将微博作为重要内容阵地。微博能成为“常青树”,关键在于持续进化能力。对于16岁的微博而言,以“关注流+推荐流+热点流”三驾马车创造增量,正是其进化逻辑的核心。今年下半年,不少用户发现微博APP首页默认展示“推荐”标签页。该标签聚合算法推荐的兴趣内容,用户关注账号的博文则显示在并列的“关注”标签页。此前微博已尝试在关注流时间线中插入算法推荐内容。升级后的推荐流占据更醒目位置,比关注流更早出现在用户视野,获得更多流量。这一调整使平台多元化长尾兴趣内容更容易被触达。以往获取细分领域内容需主动搜索关注账号,而算法推荐让用户无需主动寻找,即可刷到更精准的兴趣内容。用户迅速适应了在兴趣流中“刷刷刷”的体验。其中,基于“转评赞”互动的兴趣内容即时反馈机制(用户互动后平台推荐类似内容),贡献了平台21%的流量。今年第三季度,兴趣内容阅读量同比增长24%。在V影响力大会上,曹增辉表示平台愿景是:“将推荐流打造为用户核心消费阵地,通过算法提升消费规模和效率,成为优质内容的重要分发场。”同时,加码推荐流有利于中腰部和长尾创作者获取更多流量和粉丝。微博以关注流起家,催生了一批大V,他们拥有庞大粉丝群,发布内容后能迅速获得大量互动,进而带动更多流量。但微博同样存在大量中小创作者。这类创作者粉丝量有限,在新内容冷启动阶段处于劣势,优质内容难以触达粉丝之外的用户。在推荐算法帮助下,中小博主的优质内容被“路人粉”看见、转发的机会显著增加,好内容更容易成为爆款。他们可以直接从更大流量池获得曝光和涨粉,成长为细分领域的KOL。除了推荐流权重提升,微博今年的另一项重大变化是热点流扩容。曹增辉表示,去年底平台与创作者调研发现,热搜滚动速度快,深度优质内容生产往往跟不上。微博以“发现”页为突破口解决这一问题。升级后,“发现”页上半部分保留搜索和热搜,下半部分改为瀑布流+多标签布局。其中,“热点”标签以信息流形式聚合兴趣热点,“热问”和“热转”则汇总更多形态的热点内容。与榜单形式的热搜相比,新热点标签通过维度拆分,为用户提供更多接触热点内容的通路。特别是面向特定兴趣圈层、符合人群口味的“热”内容,不会被大众热搜淹没,更容易被发现和传播。此外,从下半年起,微博调整视频分发策略,从播放量主导切换为观看时长主导,优质长视频在各个场景下获得优先分发。该策略推动第三季度微博金橙V优质视频生产同比增长51%,全站视频观看时长增长12%。除了借助推荐算法让用户看到更多好内容、创作者获得流量增量,如何让更多创作者获得更多收益,也是微博今年的重点。任何平台的内容创作都遵循“二八效应”,金字塔尖的人获取大部分收益。“二八效应”具有合理性,但平台要构建繁荣的内容生态,需不断拓展腰部和长尾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和商业前景。特别是垂直领域的优质创作者,虽然粉丝量不大,但对平台生态不可或缺。只有让腰部和长尾创作者获得更好发展,整个内容生态才能健康运转。微博的思路是既提供“兜底”收入,又让优质创作者具备更强商业化潜力。“兜底”收入主要依靠广告共享计划,即平台分成。2024年,微博在此部分投入达3亿元,今年增加41%至4.2亿元。曹增辉表示,广告分成投入明年还将提升。平台希望通过更多成本支持创作者生产优质内容,培养多元化优质博主。围绕这一目标,微博推出质量模型和热文模型,两个模型协同运作:质量模型识别并去除低质内容,释放21%流量;热文模型识别并打散同质内容,释放12%流量。更关键的是,微博大幅改变分成方式。去年约85%的平台分成是流量分成,导致部分博主为迎合受众批量产出低质内容。今年微博加大定向任务预算投入,激励创作者制作热点、兴趣点和视频三类内容。此举旨在鼓励创作者制作用户喜爱、时效性强、知识性高的优质内容,与平台加码推荐流、热点流的策略相匹配。目前,流量分成占比大幅下降至45%,热点(22%)、视频(18%)和兴趣(15%)内容的分成比例超过50%。流量不再是获得广告分成的唯一指标,对引流能力较弱的中腰部和长尾博主更有利。但仅靠平台分成往往无法获得丰厚回报。更重要的变现方式是接商单。此前,微博已搭建覆盖营销全链路的KOL广告变现体系,包括营销目标分析、KOL选号、生产监测和效果交付等环节。今年以来,该体系强化热点探测,并借助AI工具减少商单同质化内容74%,提升营销投入产出比。KOL广告变现体系适合头部博主,如汽车圈的韩路、母婴圈的小短腿夏酱等,他们拥有庞大粉丝量,其内容兼具议题设置和话题终结能力,成为品牌方宠儿。但多数中腰部和长尾创作者粉丝量有限,无法仅凭一己之力带动舆论场。他们需要证明粉丝精准度高、黏性强,才能打动广告主。微博三年前上线“铁粉”体系,博主“铁粉”越多,在垂直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越大,营销效果越易转化为商业价值。以往“铁粉”标准主要考量博文互动、社群活跃等显性行为。但平台发现,部分用户偏好深度阅读而不参与互动。今年微博将深度阅读行为纳入“铁粉”规则统计;粉丝即使只看不转、只看不评,也能晋升“铁粉”,外化为影响力。“铁粉”标准变化使中腰部博主影响力得到更准确评估,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广告主青睐。顶级大V和中腰部、长尾博主都能获得收益,是互联网社交+内容平台健康运行的基础。微博做得较好的是既提供“兜底”收入,又不让小博主仅靠流量分成;而是让不同垂类、不同体量的博主都能体现商业价值,并以“铁粉”等形式量化展现,为整个内容创作者社群创造更广阔的商业变现机会。过去一段时间,“关注流+推荐流+热点流”带来的增量立竿见影,也为微博放大自身长板——大V生态提供了有利条件。大V拥有庞大粉丝群,兼具社交影响力和内容创作力,是微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,也是抵御其他平台竞争的关键。去年下半年起,微博推出跨域博主项目,筛选部分大V进行跨界创作。以韩路为例,他因汽车评测出圈,如今又涉足旅游、游戏领域。后两个领域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,与汽车内容消费者画像吻合,跨界尝试取得成功。创作者产出新内容后,在“关注流+推荐流+热点流”三大场景中,除了被粉丝看到,还能触达更多圈层用户。大V跨界参与公共话题和事件,能影响原有粉丝群之外的更多受众。在此过程中,大V保持“活人感”,以真实表达吸引粉丝、维系社交连接,并转化为长期影响力。大会上,曹增辉表示明年将创造更多包装机会和形式,扩展跨域博主数量,帮助更多跨域大V出圈、明星化,提升公共影响力。让用户有更多好内容看,让更多创作者获得收益,让大V出圈,是微博今年采取的三板斧。对于微博这样的巨型互联网平台,保持活力必须不断进化;而今年最重要的进化,就是在推荐算法助推下,让关注流、推荐流和热点流的飞轮高效运转。与一些大型平台相比,微博不烧钱、不打无限战争。经过十余年自我进化,微博非但没有出局,生命力和繁荣度反而更强。当其他平台仍在试图补齐社交或内容短板时,微博的三驾马车已在稳健前行。
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,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。
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rustany.com/post/129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