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易网,更全更新的互联网资讯分享!

央视曝光沉香商家挂羊头卖狗肉 消费者需掌握避坑策略

时间:2025-09-15 01:45人气:编辑:西西来源:互联网

近日,总台《财经调查》曝光,知名沉香市场有商户挂羊头卖狗肉。面对市场上真假难辨的沉香和商家套路,消费者切记提高警惕。央视报道揭示了沉香商家通过多种手段以次充好、虚假宣传的行业乱象,需要了解沉香造假手法、市场监管现状及消费者应对策略。

DM_20250915014631_001.webp

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

根据央视2025年9月的调查报道,沉香市场存在严重的造假乱象,商家通过"科技货"等手段以次充好,价格虚高且检测标准形同虚设。以下是核心问题及消费者避坑指南:

一、造假手段:从"表面优化"到"白木注膏"

1. 表面处理:抛光、泡煮、加精油  

   - 商家在低油脂沉香手串打磨时添加奇楠精油,掩盖原料缺陷,使珠子颜色均匀、香味浓烈。例如,广东电白区多家工厂(如温氏奇楠、东江湾)公开使用此方法优化品相。

   - 林业行业标准《LY/T 3223—2020》明确禁止此类人为改变天然属性的行为,但商家仍以此牟利。

2. "科技货":白木注油冒充沉水级  

   - 造假者使用沉香采收后剩余的无香"白木",通过高压注入人工油膏,模拟高油沉香外观,甚至定制香味。例如:

     - 香之源门店的0.6厘米"沉水级"圆珠,成本仅20元/克,而市场价应为200元/克。

     - 凌氏香珠工艺厂将白木制成圆珠、鼓珠等规格,按克批发,电子秤旁备好包装。

二、检测机构:标准执行不严,证书形同虚设

1. 检测标准漏洞  

   - 观珠镇电白沉香检测中心仅检查气味、结构是否符合"四大要素",对人工注油、压油等造假手段不作检测,证书不体现注油情况。

   - 中衡沉香珠宝检测中心仅能出具"沉香木"证书,无法区分奇楠与普通沉香,且依赖主观经验(看油亮、摸手感、闻气味)。

2. 机构说法不一  

   - 同一批造假手串送检不同机构,结果可能从"合格"到"存疑"不等,消费者难以依据证书判断真伪。

三、市场乱象:直播售假、监管规避与虚假宣传

1. 直播售假产业链  

   - 直播间以"越南芽庄沉水奇楠""假一赔万"等话术包装低价假货,实际成本仅几十元,售价可达数千元。

   - 商家伪造CMA检测报告,甚至直播"火烧沉香"表演掩盖化学处理痕迹。

2. 监管规避与高利润驱动  

   - 造假窝点分散多地(如广东电白区),采用"狡兔三窟"策略躲避查处。

   - 假沉香利润远超真品,商家直言"管得越严越好卖"。

3. 虚假宣传与健康骗局  

   - 部分商家宣称沉香饰品可"缓解心脑血管疾病""清除致癌物",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20万元。

   - 检测机构与造假商家形成"洗白"链条,平台对违规账号仅"换马甲重启"。

四、消费者避坑指南

1. 价格锚点法  

   - 天然沉水级沉香(如海南老料)市价普遍在200元/克以上,低于100元/克的"沉水级"必为假货。

2. 线下体验与权威检测  

   - 优先选择有实体品香渠道的品牌(如香至尊),通过线下对比香韵层次、油脂分布。

   - 联系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送检,避免轻信商家证书。

3. 警惕直播间话术  

   - 不轻信"捡漏价""老店新开"等话术,留存直播录屏、订单信息作为维权证据。

4. 基础鉴别技巧  

   - 火试法:真沉香燃烧时有浓烟和渗油,假货无油或烟味呛人。

   - 观察油脂:天然沉香油脂线自然杂乱,假货油脂均匀如涂漆。

总结

沉香市场造假已形成"产-销-洗"闭环,消费者需通过价格比对、线下品鉴、权威检测三重验证避坑。监管部门需加强标准执行,打击"科技货"产业链,而消费者应理性看待"奇楠""沉水"等概念,回归沉香本质的香韵与文化价值。

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

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rustany.com/post/10309.html

标签: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

热门标签

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百家号

博易网网站简介 | 意见反馈 | 联系我们 | 博易网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博易网 版权所有 声明:本站文章和数据均来自互联网,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23686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