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多位消费者向本媒体反映,因忘记关闭自动续费功能,被各类APP持续扣费数月甚至数年,累计金额高达数千元。从视频会员到网盘服务,从办公软件到生活工具,自动续费已成为消费者频繁遭遇的“消费陷阱”。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范,但执行漏洞、平台操作隐蔽、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仍使众多消费者深陷其中,亟待多方合力破解这一困局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
典型案例:无声扣费长达28个月,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
山东济南的韦先生为查询企业信息,曾花费0.5元开通爱企查7天试用会员。然而,试用期结束后,其账户每月被自动扣费59元,持续至2025年9月,累计扣款177元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市民郭女士因开通爱企查4.9元试用会员后未关闭自动续费,从2022年11月至2025年2月被连续扣费28个月,累计金额高达1652元。多位受害者表示,扣费前从未收到显著提醒,联系客服退款时遭遇推诿,甚至无法接通人工服务。
数据揭示:自动续费乱象普遍,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
在黑猫投诉平台,截至2025年9月15日,“自动续费”相关投诉已超16万条,涉及视频、音乐、网盘、办公等多个领域。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,约89%的受访者曾遭遇自动续费问题,其中超六成未收到扣费前提醒。消费者普遍反映,平台默认勾选自动续费、提示字体过小、取消流程繁琐等问题严重侵害知情权与选择权。
法规明确却执行难:企业“钻空子”与监管挑战并存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,要求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提前5日提醒消费者自动续费,并提供便捷取消途径。然而,实践中部分企业仍通过灰色字体、隐蔽条款、复杂退订流程规避责任。例如,某视频平台将续费提示置于冗长协议中,取消需跳转四级页面;某网盘仅通过站内信通知,用户极易忽略。法律专家指出,违规成本低、监管手段滞后、跨平台责任不清,是导致乱象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。
深层剖析:利益驱动与消费者困境
专家呼吁:强化监管与行业自律,构建透明生态
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:“自动续费乱象本质是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消费者权益。需从三方面突破:一是监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测违规行为,对恶意平台从严处罚;二是推动平台优化设计,如显著提示、简化取消流程;三是消费者提升警惕,定期检查账单并主动维权。”
行动指南:消费者如何规避风险
结语:拒绝“隐形收割”,守护消费尊严
自动续费本应是便利消费者的服务设计,却异化为“消费刺客”。从个案曝光到法规落地,根治乱象需要法律“长出牙齿”、平台回归诚信、消费者主动维权。唯有构建透明、公平的自动续费机制,才能让科技服务于消费者福祉,而非成为侵蚀信任的“暗箭”。
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
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rustany.com/post/108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