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3日消息,广州天河区某小区32层住户陈女士正将一条厚实的毛巾反复折叠,仔细塞进推拉窗的轨道缝隙中。“气象台说‘桦加沙’今晚就到,去年隔壁楼有户人家的玻璃被吹落,差点砸到路人。”她边操作边向记者解释。此刻,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正严阵以待——超强台风“桦加沙”预计将于24日凌晨以17级风力直扑广东沿海,而高层建筑窗户的安全问题,已成为这场防风战役中的关键战场。“桦加沙”的逼近让广州进入全民防风模式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
在广东沿海,不少老居民分享了一个代代相传的防风妙招:“毛巾塞缝,防风又防漏!” 具体做法是:将厚实毛巾对折成条状,塞入窗框与玻璃的缝隙处,重点封堵漏风部位。家住深圳盐田区的陈阿姨向记者演示了这一方法:“台风天前晚,我就用旧毛巾塞紧窗户四角,去年台风来了,家里一滴水都没渗进来,玻璃纹丝不动!” 记者注意到,这一技巧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,有网友调侃:“原来最硬的核防风装备,竟是妈妈囤的毛巾!”
对此,建筑安全专家张教授给出了专业解释:“毛巾的纤维结构能有效增加摩擦力和密封性。首先,毛巾填充缝隙可减少空气流动,降低室内外气压差;其次,其柔软材质能缓冲风力冲击,避免玻璃与窗框硬碰;此外,毛巾吸水性可防止雨水渗入,起到双重保护。” 他补充道,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密封条老化或窗框有微小变形的老旧窗户,成本低廉却效果显著。
操作指南:三步筑牢“毛巾防线”
记者联合应急管理部门,整理出“毛巾防风三步法”,供居民参考:
专家提醒:毛巾非万能,关键在综合防范
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工强调:“毛巾是应急辅助手段,核心仍需确保窗户本身的安全性。” 他建议居民:
暖心案例:社区互助传递“防风锦囊”
在台风防御中,民间智慧与社区力量交织成网。广州某社区网格员李姐带领志愿者逐户排查老旧窗户,分发备用毛巾;厦门一物业公司为业主免费提供“防风应急包”(含毛巾、胶带、警示贴);更有网友制作短视频,手把手教学毛巾塞缝技巧,播放量超百万。这些行动,为科技防风体系注入了人文温度。
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
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rustany.com/post/11288.html